此物凉润滋肾, 滋阴清热, 解斑毒, 利咽喉, 还润肺润肠, 减少糖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7:50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养生,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,自远古时期便已萌芽,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,更是成为人们口中常谈的话题。然而,部分人对养生存在片面认知,误以为能让自己“强壮”的滋补方法便是养生,实则陷入了养生的误区。

传统养生文化认为,“阴阳平和”乃人体最佳状态。过度滋养会打破这一微妙平衡,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清、补兼施。在大众的认知里,通常认为名字中带有“参”字的,如人参、西洋参、党参等,皆属“补”的范畴。

但有一味“参”,却独树一帜,既属于“补”,又兼具“清”的功效。它能够退去无根浮游之虚火,有清上澈下之奇功,既能清凉滋肾养津、清热,又是肾脏的君药,还可解毒、利咽喉、润肺润肠、降低糖分。

这味神奇的“参”便是玄参。“玄”在古文中意为黑色,玄参正因其颜色黝黑而得名。李时珍还将其称作黑参,此外,它还有重台、玄台等其他别称。到了清代,为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,它被称作“元参”。但因“元参”与人参的一个品种“园参”音似,容易混淆,所以现代统一称之为玄参。

玄参用于养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。首部记载中药材养生功效的典籍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便有玄参“主腹中寒热积聚,润肾气,令人明目”的记载。紧接着,极具影响力的著作《别录》补充道:“止烦渴,散颈下核,定五脏”,较为精准地补充了玄参的主要养生范围。

《本草品汇精要》认为玄参能“清咽喉之肿,泻无根之火”,明确了它清热泻火、解毒、利咽的益处。《化义》中进一步解释:“戴人谓肾本寒,虚则热,如纵欲耗精,真阴亏损,致虚火上炎,以玄参滋阴抑火。”此书道出了“无根之火”的根源,即肾中之阴不足而产生的虚火。书中还提到:“凡无根浮游之火,用此有清上澈下之功。凡滋肾之不足,大有分别,肾之经虚则寒而湿,宜温补之;肾之脏虚则热而燥,宜凉补之。独此凉润滋肾,功胜知母、黄柏,特为肾脏君物。”

《本草纲目》综合历代诸家之言,总结出玄参的功用是“滋阴降火,解斑毒,利咽喉,通小便血滞”;《本草正》中则总结为“主胸膈心肺热邪,清膀胱肝肾热结”。

直至当下,学者们将玄参的养生之功概括为“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,解毒散结”这十二个字。从实际养生用法来看,玄参的养生方法可分为以下三大类。

清温热、解斑毒

玄参甘润,走“血分”,寒而清热,尤其擅长清营血之热、泻火解毒。若温热之邪侵袭“营血”,患者常表现为身热,尤其是夜晚加剧,心烦、口渴。此时,养生可用玄参与生地黄、丹参、连翘搭档。

玄参既能清血热,又能解热毒,适合温热之邪毒炽盛之人。若气血皆热,出现身热夜间加剧、发斑发疹等症状,可用玄参搭档石膏、知母,以清气血之热、解毒消斑。

养阴生津

玄参的另一特点是寒而质润,苦寒泄热,能滋阴降火,有养阴生津止渴之效,是肺燥咳逆、内热而糖分残留过高、阴虚劳热、津液不足而大便不通畅等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佳品。

对于肺燥咳逆之人,玄参能润肺燥、清肺热、止咳逆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认为玄参“最宜于肺中之核、肺热咳逆”。比如肺燥阴虚而咳逆,可用玄参与百合、地黄、麦冬、川贝母搭档养生。

若糖分残留过多,中医称之为“消渴”,其中内热消渴这一类型,特点是口渴,喝再多水也难以解渴,这是因为内热消耗津液。此时,养生可用玄参与五味子、麦冬。古籍中还有记载,取玄参含在口中,即可生津,适合晚上睡觉之前口渴、喉咙干的人养生。

对于阴虚而热之人,李时珍认为“肾水之伤,真阴失守,孤阳无根,发为火邪”。玄参能滋肾养阴降火,清退虚热,适合因阴虚而热之人养生,可用玄参与地骨皮、银柴胡、牡丹皮搭档养生。但需注意,银柴胡与柴胡并非同一物,切勿混淆。

若津液不足而大便不通畅,玄参滋阴清热、润燥通便,适合胃肠积热,或者伤寒之后寒气入里化热积聚在肠胃,余热未清但津液已损之人。这类人肠道不润,大便干而难以排出,养生可用玄参与麦冬、生地黄搭档;现代针对长期大便不通畅之人,还有一个方法是玄参与当归、天花粉、莱菔子搭档。

利咽喉

《本草正》中提到玄参“能退无根浮游之火,散周痰结”,玄参既泻火解毒,又能消解散滞,故有利咽喉之功。若咽喉的疮痈属于热毒者,可用玄参与金银花、连翘、紫花地丁搭档,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。

若外感温热,热毒壅盛而喉咙发红发肿,可用玄参与薄荷、连翘、板蓝根搭档;若孩子疹毒热盛,上攻于咽喉,可用玄参与升麻、荆芥、牛蒡子搭档;现代还有一个方法,针对吸烟等因素导致咽喉不利之人,养生可用玄参与麦冬、桔梗、菊花以及甘草一起泡水喝。

除此之外,玄参还能消除痰火郁结而形成的“痰核”,多与牡蛎、贝母一起化痰散结。玄参亦有明目之功,若肝经风热而眼睛干涩且痛,可用玄参与菊花、蔓荆子搭档;若属于肝虚有热,看东西不清楚,可用玄参与生地黄、赤芍、菊花搭档养生。

一般来说,生玄参适合清热凉血、泻火解毒、滋阴降火,而用盐炒后更适合滋阴退热。玄参清热,因此用量以9至15克为宜,不可过多。

而且,玄参有寒凉之性,所以脾胃有湿以及脾胃虚且大便不成形的人尽量不要用玄参养生。此外,根据“十八反”的中医文化“铁律”,玄参与藜芦不能同时使用。

玄参的养生特点是“清、补”兼备,既能清除热毒、热邪、虚热之毒,又能滋养身体。“清”是中医文化中除“补”之外的另一种养生方法,养生就是合理的补泻,适当的清理与滋养。单一的滋养方法仅适合一小部分人,所以判断自身状况后再谈论养生方法,是很有必要的。